2021年11月23日
第02版:社会

皮影在冰雪运动中“活”了起来

冰雪主题皮影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刘畅

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滑冰、滑雪运动热潮逐渐到来。近日,由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创作的“冬奥”主题皮影戏《冰雪运动会》,登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舞台,用“皮影元素”献礼世界冰雪运动盛会。

皮影文化与冬奥会完美融合

《冰雪运动会》讲述大象妈妈一家,由于地球变暖,集体北上,到北方寻找冰雪世界。路上,与冬奥会花样滑冰运动员冰王子和雪姑娘相遇,为了向大家介绍冬奥会的运动项目,他们时而在冰天雪地里驰骋,时而在溜冰场上起舞,演示了冰球和冰壶技巧,表演了最拿手的花样滑冰。在皮影演员充满艺术构想的设计下,皮影形象被重新注入了灵魂,在冰雪运动中“活”了起来。

传承人王熙提到创作灵感时说:“冬奥会申办成功的那一刻,作为中国人我非常自豪,作为生在皮影戏之家的我更是欣喜。也是在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就开始构想,如何把皮影文化与冬奥会结合起来。”

2006年,王熙和同样热爱皮影戏的丈夫,为了这门艺术传承下来辞掉了工作,开始筹办皮影剧团。经多番磨难,终于在圆明园附近安定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剧团里有很多演员都是袖珍人伙伴。“他们刚来的时候,年龄都很小,基本是18到20岁之间。”于是,王熙便提出三个月间免费为他们提供皮影戏教学,不收取学费的同时也不发工资,但是能够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很难找到工作。”刚开始学习皮影的时候,王熙发现袖珍人的手比较小,便主动将皮影的木杆变细,方便大家操作。同时,王熙还针对他们的身高问题,为他们搭建了专门的戏台,方便大家进行表演。

“我觉得皮影戏能带给他们最多的,就是自信。只有认识自己,并且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这才是一种成长。”王熙说。截至目前,龙在天皮影剧团先后培训的袖珍人近300人。大家小小的肩膀,承载的是千年的文化。

袖珍人的出现为剧团带来了崭新的力量,皮影戏剧团在保留传统戏剧的同时,开始尝试适合儿童观看的皮影戏,通过儿童的视角,结合热点话题,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皮影戏剧。

2011年,中国皮影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世界非遗”。王熙介绍:“皮影戏采用的原材料为牛皮,牛皮有着冰的晶莹,雪的剔透,这与冰雪运动的动感韵律恰好吻合。”除了冬奥主题童话皮影戏《冰雪运动会》,他们还根据冬奥会15种冬奥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设计开发了冰雪皮影精雕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并且巧妙运用LED技术,做成声控节能壁灯,将此作品命名为《冰裳蝶舞》,被北京市残联评为“最佳冬奥礼赞奖”。

在皮影手工艺人的设计下,现代与古老、中国与世界实现“无缝衔接”,立意鲜明且推陈出新,让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皮影剧再次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

“战疫”题材皮影戏出炉

近日,在全民防疫的大环境下,王熙也创作出了一系列“战疫”题材的皮影戏,其中《儿童疫苗总动员》出现在3—11岁儿童接种疫苗的休息室现场,剧中通过7岁小学生苗苗的视角,看到齐天大圣手持盾牌阻挡了病毒的侵袭。盾牌寓意着疫苗的作用,孩子们通过观看皮影戏剧,不仅了解到打疫苗的重要性,更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极大兴趣。

说起“战疫”题材皮影戏的创作,王熙告诉记者:“有一天我在刷短视频,看到手艺人贰强老师创作的视频,用真人表演的形式唱出疫情防控的歌曲,我觉得内容特别好,就开始创作‘战疫’系列皮影剧。”王熙的专长是皮影,就想用皮影的形式宣传疫情防控,初衷就是想让大家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了解疫情防护的重要性。

通过与全国各地的皮影艺人网络连线、远程协调制作、音效合成等方式,王熙又创作了以钟南山院士为原型的《最美逆行者》,以李兰娟院士为原型的《与病毒赛跑》,以护士海燕为原型的《隔空抱抱》,以李文亮大夫为原型的《拯救地球》等皮影戏作品,并将作品搬上了网络荧幕。

据悉,目前王熙已经创作了14部抗击疫情的皮影作品。“疫情当前,我们不能冲在最前线,但我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通过这些皮影作品,我想告诉大家,要时刻做好防护,注意安全,大家众志成城,战胜病毒。”王熙说。

2021-11-23 6 6 海淀报 c31946.html 1 皮影在冰雪运动中“活”了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