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洁
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一千万人,且每年高速增长。今年的4月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自闭症日”,那么,自闭症是什么?自闭症的患者会有哪些表现?如何及早发现,进行治疗呢?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于自闭症的话题。3月30日,记者采访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医学心理科主任陈林英,为大家从医学的角度科普“自闭症”的相关知识。
自闭症诊断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
据了解,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在童年早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开始于婴幼儿期,但均在5岁之前就已表现得明显。“自闭症包括典型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雷特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特异性广泛性发育障碍。”陈林英主任介绍。
那么,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什么核心的症状呢?“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主要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这三个方面。”陈林英主任说:“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同时,孤独症儿童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孤独症儿童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可能会有一些在其他人看来怪异的兴趣,还可能会重复一些单调刻板的行为或肢体动作。”
记者了解到,自闭症最初的发展迹象包括了:出生6个月以上仍然没有大笑或其他温馨、快乐的表情;出生9个月以上仍然没有交互性分享的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出生12个月仍然没有牙牙学语;出生12个月仍然没有交互的手势,如用手指、展示、伸手或挥手等;出生16个月仍然没有只言片语;出生24个月仍然没有两个字的有意义的短语。
那么,不同年龄段,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带孩子去看医生呢?据陈林英主任建议:“并不是孩子出现了自闭症最初发展迹象中的一条或几条症状,就可以确认孩子是自闭症,自闭症的诊断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如有其中的症状则需要对孩子的发育发展有更密切的关注,尽早到医院就诊。”
“每个自闭症的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理解孩子的兴趣、优势及困难所在,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尽可能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给孩子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耐心和关怀让孩子习得对他们而言不容易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陈林英主任表示。
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此外,医生还建议,父母应将焦点更多放在孩子的功能性生活技能学习上。如在孩子年幼的时期,多关注孩子的自我照料技能、交流能力、玩耍能力。对于处在青春期向成年过度的孩子,要多关注孩子情感性以及生理性的变化,如自我的身份意识、情感、友谊、性需求、个人发展和价值的需求等。
针对自闭症应该如何治疗,医生告诉记者,“自闭症为慢性病程,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并在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般为6岁以前,对患儿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陈林英主任介绍:“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儿童自闭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整体的发育水平,改善社交落后的情况。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给予干预治疗,促进社交,以及认知理解功能的发育和发展,以后还需要定期复查孩子的发育情况,看一下孩子的具体发育表现。如果发育正常,或者功能提高比较明显,可以和正常的同龄人进行正常的互动和社交。此外,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无特效药可以治愈自闭症,但某些药物可能改善患儿的部分症状。”
“科学干预、合理治疗、平等发展”已成为当今解决自闭症问题的核心原则,只有让孤独症儿童具备基础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帮助孤独症儿童尽快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