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仓廪充实、餐桌丰富,种业安全是基础。近年来,中蔬种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蔬种业”)紧抓种业发展机遇,依托国家蔬菜改良中心、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15个蔬菜育种创新团队,在蔬菜育种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创制方面取得领先成果,聚源聚智聚力做好蔬菜种业“芯片”。坐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中蔬种业正是一处蔬菜种子基地,这里有种子研发中心、种业展览区、蔬菜种子销售门店。从标准化种植到全程可追溯,这里涵盖了蔬菜生产全产业链,见证着一粒种子到一棵菜的成长历程。
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支撑中蔬种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该公司创建了主要蔬菜自交不亲和、雄性不育、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多基因聚合育种、基因编辑等系列原创育种技术。以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为育种目标,每年推出甘蓝、甜(辣)椒、番茄、黄瓜、白菜、菠菜,以及胡萝卜、青花菜、茄子、西甜瓜、豆类、生菜等新品种100多个,共育成蔬菜品种600余个。
蔬菜高新技术成果的重要“孵化器”
中蔬种业总经理黄建新介绍:“我们的专利技术有200多项,主要是围绕生产和健康营养方面的一些专利和技术,有一种雄性不育甘蓝的生产育种技术,解决了我们甘蓝种子纯度不高,芽率不高,生产难度大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丙酮二酸的黄瓜,它能抑制人体脂肪的吸收,现在也是一个功能型的美容减肥产品,深受中青年女性的喜爱。”
中蔬种业具有较强的育、繁、推蔬菜种业综合研发能力,具备行业领先的品牌影响力,是我国蔬菜高新技术成果的重要“孵化器”,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和地方科研任务。中蔬种业已经建立起种子选育、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在蔬菜种子加工生产线上,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来回穿梭于生产线之间,将蔬菜种子进行去皮、分拣,最后这些种子将被包装发往全国各地。
“很多种子通过加工是达不到预期芽率和芽势效果的,我们通过对它进行浸泡或化学引发的处理进行研发,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专利,能够提高种子芽率10%至15%。”黄建新说。
加快一体化产业设施建设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高品质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围绕平台建设,公司深化对接批发市场等大型交易市场,加快包括果蔬种植、分拣加工、冷藏保鲜在内的育、种、储、加、运、销一体化的产业设施建设。建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果蔬种植产业深度融合的销售网络,巩固拓展市场占有率。
黄建新告诉记者:“我们的种子主要销售渠道分为传统渠道和现代渠道两种,传统渠道就是以种子经销商的店铺,在全国设置省级和区级代理为主。现代销售渠道主要是大的种植基地、种植户还有电商;还有一个是今年我们刚开始做的,专门针对像京东生鲜这种类型的定制产品,他们有一些功能性的产品和特色产品的定制。”
种子的生产与加工产业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要求高,研发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公司这些年不断优化设备的研发工艺,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海淀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我们国家首批种业振兴企业里只有19家是蔬菜种子企业,我们是其中之一,海淀区农业农村局每年举办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去参加,包括丰收节,樱桃节等。”黄建新说。
未来,中蔬种业将依托自身研发实力,始终以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国蔬菜产业为使命,在国家种业发展规划和公司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科技创新为基石,把握机遇,夯实基础,为打造民族种业“芯片”和乡村振兴贡献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