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0日
第01版:头版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主旨演讲共话产业未来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倪恒虎

人形机器人如何商业化,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4月9日上午举行的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主旨演讲中,院士、专家、企业家一起研判未来,共谋产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在《机器人未来技术研判》的演讲中指出,人形机器人研究涉及机械、电气、材料、传感、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因此被国际公认为机器人技术的集大成者和制高点。

人形机器人离场景应用尚有距离,仍需大量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产业未来市场规模可观,应用场景包括飞机驾驶、空间站服务、太空探索、搬运码垛、流水线作业、保健护理、家庭陪护等。丁汉建议,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过加强政府支持、产业应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探索等多方面的合作,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贯通研发、孵化、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关键链条,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主旨演讲中,多位专家表达了共同构建生态的意愿。“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市场巨大。”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在演讲中说,国内科技公司自2018年发布人形机器人,2023年又发布多款人形机器人。产业逐步完善,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1月,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为国内首家。“创新中心运行机制是开放开源、互利共生。我们诚挚邀请业内伙伴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健在《人形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需求与挑战》演讲中表示,积极构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态圈,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跨越式发展,并特别公布了关节驱动模组技术进化树、关节用伺服电机进化树。公司可提供单独高性能驱动器,以及一体化关节模组,可基本满足人形机器人腰、髋、膝、肩等关节的性能要求。

专家们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TO周永介绍说,刚性机器人因为安全问题只能用于工业,不能用于日常服务中。为了将柔性机器人真正市场化,灵心巧手搭建了柔性机器人的全产业链,研发5年,核心部件全自研,完成底层根技术的革命性创新。柔性机器人全产业链包括柔性关节模组、柔性臂、柔性手、柔性多模态传感器、3D高精度柔性规划算法。“灵心巧手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深耕仿生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专注利用柔性机械臂、五指灵巧机械手、人体健康视觉识别、具身智能等技术,始终如一地研发家庭机器人技术。”周永说。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在《具身通用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演讲中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承载形态、通用机器人的终极形态。最大限度适配人类环境,最大程度模拟人类活动,完成复杂任务,最大化利用人类社会现有基础设施;训练数据可得性高,具身进化效率高,可直接使用人类数据训练和学习,更快完成数据积累;满足人类情感与审美要求,用户交互性好,是最适合在社交互动中使用的形态。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董霄剑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必要特征,包括自主操作、自学习、真正实用、连接未来。伟景智能的核心优势包括人形机器人专用立体视觉系统,手眼伺服(“平面视觉+立体视觉+手”的全方位协同),自主创新性的机器人关节设计。他提议,互相重视原创性和知识产权。

2024-04-10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主旨演讲共话产业未来 6 6 海淀报 c47250.html 1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