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润达
“今天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不会再有噪音了!”“路面都改善好了,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当得知航天社区噪音污染问题和进口社区道路改善问题解决后,两个社区居民们开心地说。
为解决甘家口街道居民生活与出行难题,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甘家口街道航天社区与进口社区利用“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共治机制,在规范问需提案、协商立项、合作办理等多个方面下功夫,解决了辖区居民生活与出行难题问题,让辖区居民感受到共解“自家事”社区治理模式的便捷,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多管齐下 解决噪音污染
“我家门前有个1.5米宽的狭窄小路,路面不平,坑洼很多,自行车、电动车通过时颠簸起伏,噪音特别大,在夜间特别影响我们一家人休息。”家住航天社区紫竹院路14号院13门的张先生向记者说道。此外社区还发现,由于道路狭窄颠簸,行人车辆视线不佳,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在夜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近日,社区联合街道党委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会议,快速做出响应,敦促物业对路面进行平整,并在小路附近张贴慢速通过警示,安排保安在附近值守,提醒电动车辆慢速通过。根据张先生及周围邻居反映,噪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为了根治该问题,甘家口街道与航天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大家商量着办”制度优势,邀请经常通过小路的居民和张先生等附近住户召开居民议事会,再次深入研究噪音解决方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享通行经历和居住体验,提出不同观点和解决办法。经过数小时的讨论,研究制定出了安装回形门,实现过人不过车的方案,并在远离居民区位置单独开辟行车通道,有效解决临窗通行噪音问题。
如今在社区居民的见证下,回形门如期安装完成。经过后期回访,证实小路的噪音问题和通行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街道和社区非常尊重我们居民的建议,并推进落实很快。现在我窗前特别安静,我现在睡眠质量也好了。”居民张先生向记者说道。
共商共治 完成道路修缮
“社区老人很多,很多老人日常出行需要借助轮椅、拐杖等代步工具。社区道路年久失修,存在路砖破损,路面塌陷等问题,很多人出行不方便。”家住进口社区三里河路五号院的李大爷向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三里河路五号院小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进口社区面积最大的小区,人口众多,居民老龄化严重。小区内起伏不平的路面容易导致老人小孩绊倒,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婴儿车、轮椅均无法顺利通行,居民日常通行不便。由于道路亟待维护,而小区所属物业服务公司资金不足,无法解决路面破损问题。
在收集大家的诉求并实地踏勘后,社区党委研究决定,运用“大家商量着办”协商议事机制解决居民愁盼问题,先后多次组织居民代表、物业、共建单位一起商量解决方案。街道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事,并申请专项经费启动维修工作。经各方协商,大家确定了小区内几处破损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路段优先维修。
“我们在工程开工前,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张贴告知书,清理施工现场,通知附近居民注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社区党委坚持与施工方和产权单位保持联动,邀请居民代表全过程监督施工进展,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公开物业和社工电话,为前来咨询的居民答疑解惑,并通过宣传栏,告示板,小区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定期更新施工进度,及时提醒居民绕行。”进口社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为期一个月的小区路面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曾经的“烦心路”变身如今的“舒心路”,居民们为小区道路修缮工作的顺利完工而欣喜不已。
为民服务不止步,社区守护显温度。甘家口街道以“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思路集中民意,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居民的“民意”变“满意”,身边的“烦心事”变“放心事”,聚焦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着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