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
第01版:头版

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升级

——旷视科技依托“AI+产业”路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过万亿的区,也是全国唯一过万亿的地市级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市委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自觉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作示范,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作示范,在完善服务发展的制度机制上作示范,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作示范,在文化赋能提质上作示范。

当前,海淀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和“五个示范”要求。本报特别推出“行进新质生产力示范区”专栏,深入园区、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直击来自一线的生动实践,展示海淀奋发有为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的精气神。

□本报记者 倪恒虎

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听取北京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汇报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发言,强调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印奇作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汇报了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创新思路,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实践成果。

作为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AI)公司,2011年在海淀成立以来,旷视科技推出了一系列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电子、城市大脑、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行业场景的应用。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旷视科技持续发力“AI+产业”,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自主创新

紧抓深度学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的核心技术能力就是深度学习。”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印奇介绍说,深度学习是底层最核心的技术主轴。大模型的爆发,源于学术界和产业界过去十几年在NLP(自然语言处理)、视觉、语音等深度学习核心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旷视科技在过去十多年的创业中,围绕深度学习这一核心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垂类行业应用都取得了领先地位。其中,自主研发的国产工业级深度学习框架——旷视天元(MegEngine),一举打破了国外巨头企业的垄断,对国外同类型产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国产替代效应。

融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旷视科技在深度学习开源框架、数据集、图像感知技术等领域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北京市科委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参与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2019年8月,科技部宣布依托旷视科技Brain++建设“图像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23年,科技部批准旷视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设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等。

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旷视科技建立了全球领先的AI研究院,汇聚了数百名行业顶尖的AI科研人才,形成了一支在顶尖人才密度上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AI科研团队。

“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印奇说。

一体布局

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旷视科技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构建涵盖算法、系统和硬件的全栈式技术体系。

算法层面,旷视科技研发了ShuffleNet、DorefaNet、RepVGG等一系列世界级的原创算法,并形成了从多模态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的大模型研发体系。基于领先的模型设计能力,旷视科技正深入研发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

系统层面,旷视科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操作系统Brain++,能高效支持大模型训练,实现算法的规模化生产和快速部署。

硬件层面,旷视科技积累了大量机器人研发的底层核心技术,并围绕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构建了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体系。

目前,旷视科技已成为少数几家有能力实现人工智能全链技术自主可控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之一。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必须与各行各业的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印奇阐述了旷视科技布局全栈式技术体系的初衷,“AI只有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成熟的产品体系,才能落地生根、释放价值。在这个过程中,AI的研发能力、软硬件产品化能力和行业场景,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技术落地

科技成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旷视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布局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领域,促进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

在旷视科技的展厅里,有一个无人值守的“物流仓库”,密密麻麻的货架、智能四向车、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各司其职、高效联动。这样的场景已经广泛应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一座入选国家发改委两业融合发展案例的“黑灯工厂”。在这里,众多系统和设备不分昼夜、自主高效地运行着。自动化车间较传统车间总体生产效率提升79%,生产运营成本降低33.5%,能源利用率提升16.7%。

这些数据的背后,源于旷视科技为其打造的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智慧仓储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可自主导航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无人叉车、自动化立库等一系列智能化物流设备,并有“旷视河图”作为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所有设备进行自动化调度。

旷视科技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物流自动化系统相结合,提供机器人、四向车、调度系统等一整套的智慧物流方案,助力企业对工厂和物流中心进行数智化升级。早在7年前,旷视科技就制定了“AI+机器人”的仓储物流产品战略,截至目前面向智慧物流领域落地了500多个智能仓储物流项目,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数智物流解决方案。

除了“AI+物流”,旷视科技还创新拓展了“AI+体育”“AI+化工”“AI+能源”等应用场景,将AI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够为企业所用、解决企业难题的系统工具,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大会上,旷视科技宣布,未来产品会分左右两翼——一个是AI基础设施类产品,另一个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产品。旷视科技的发展战略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

进入旷视科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展示墙上,列举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代表。从利用海淀区教育、科技、经济等优势发展合作伙伴开始,旷视科技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旷视科技所在的园区,在日常管理中也应用了旷视的技术。海淀区丰富的创新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带着“让物理世界更美好”的愿景,从海淀出发,旷视科技看向未来,一路向前。

2024-04-15 ——旷视科技依托“AI+产业”路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 6 6 海淀报 c47351.html 1 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