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
第02版:社会

解决居民“窗户边”的烦心事

区生态环境局搭建共商平台治理油烟“顽疾”

本报讯(记者 孙知白)油烟扰民是群众“家门口、窗户边”的环境问题,也是生态环境类投诉举报的重点领域。3月22日,区生态环境局收到市民代表李女士送来的感谢信一封。“感谢区生态环境局在处理油烟扰民案件中,积极协调物业及餐饮单位整改烟道,多次上门反馈办理进展,解决速度快、效果很好。”

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区生态环境局接连收到市民廖先生的多封投诉举报件,反映新中关大厦B座裙楼5层平台上油烟扰民问题。

油烟扰民成“顽疾”

接到案件后,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现场调研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居民表示:“餐馆的排烟口就在我们公司窗户下面,每到饭点就传来阵阵油烟味,窗户都开不了,你们说排放达标,但我要的是没有油烟味。”餐饮企业也很感到委屈:“我们的油烟净化设施正常使用,也按时清洗,油烟检测报告也合格,除味装置也加了,该做的我们都做了。”

原来,这些餐饮企业的证照审批均符合相关规定,虽然油烟监测达标,但业态高度集中产生了叠加效应,在餐饮集中营业时段油烟问题较为明显,这导致了虽然数值达标,但居民仍然“体感”不佳,存在“达标扰民”现象。

搭建多方共商平台

为破解油烟“达标扰民”难题,解决群众窗户边的烦心事,区生态环境局主动搭建起市民代表、餐饮商户、物业等多方议事沟通平台。通过建立微信沟通、上门做工作、召开协商座谈会等方式,促成市民、餐饮商户参与治理决策,综合多方诉求,寻求各方意愿和权益的最大公约数。

针对新中关大厦餐饮业态高度集中,企业委托物业集中管理的服务模式,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大家商量着办”沟通议事平台,引导物业、餐饮商户、市民等多方换位思考,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提出调整排烟口位置、集中整改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同,最终确定由物业与餐饮商户共同出资、共同治理。改造方案制定后张贴在办公区域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形成“有事共商,民主讨论”的决策氛围。

“我们物业内部也开了多次讨论会研究方案,因为这几家餐饮前期没有预留汇入主烟道的管道,最终决定将五层平台上的5个排烟口进行延伸改造,向西侧、南侧各延伸几十米,延伸到远离办公区的A座平台上。”新中关大厦物业刘经理说道。

集思广议解难题

因新中关大厦楼体结构较为复杂,5条油烟管道需延伸100多米再打通穿越楼体2个防火区域,施工改造难度大、费用高。市民又多次向区生态环境局反映油烟扰民情况,并提出希望尽快完成改造的意见。

为取得市民的理解支持、加快推进施工进程,区生态环境局多次通过“大家商量办”协商议事平台,召集物业、餐饮商户、市民代表进行协商议事。由物业面对面向市民详细介绍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和施工进度慢的原因。同时建立市民与物业24小时沟通机制,市民代表全程参与施工决策,实现施工内容信息共享。最终三方协商一致,在今年2月启动了施工改造工程。

3月下旬,当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再次来到新中关大厦,油烟管道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下一步,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立足点,以“大家商量着办”为原则,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动靠前、积极行动,让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都变成“放心事”。

2024-04-15 区生态环境局搭建共商平台治理油烟“顽疾” 6 6 海淀报 c47360.html 1 解决居民“窗户边”的烦心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