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洁)4月19日,中关村中学新成立的“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揭牌亮相。该学院的成立旨在全面推动中关村中学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进一步整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级科技教育资源,系统开展科学教育领域专业化建设,实现大学中学贯通共同培育中国科学院特色的科技人才。
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董纪昌受聘为中关村中学科学教育总顾问、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名誉院长。“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国科大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博导或研究员担任。
记者了解到,“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分三个校区、四个中心、四大分院、一个青少年创新俱乐部、四类导师、五种学习方式。此项工作三年为一个周期,致力建设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四大分院的基础课程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开课。教育集团的创新俱乐部则以学校英才学院为基础,其培养对象包括集团内小学、初中的嘉木“春分”行动和全部高中实验班及部分普通班的所有学生,旨在提升广大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其思维的成长和创新意识。
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苏纾介绍,中关村中学作为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早培基地和全国创造教育的重点基地,于今年年初正式获评海淀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荣誉称号。“希望‘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全面落实‘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致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学校大科学教育的新格局,强化科学教育、拨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同时也希望中关村中学,不仅仅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青少年科学报国、科技创新实践梦想的摇篮。期待‘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能够成为广大中关村学子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创造激情的乐园;成为同学们致敬科学家、提升思维品质、锤炼意志、磨砺才能的新体验。”苏纾表示。
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表示,“‘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学和大学深度合作的成果,更是基础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里程碑。中关村中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必将助力学校在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赛道上努力跑出‘加速度’,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2014年,中关村中学加挂“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学校”校牌,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开办高中“国科大科学实验班”,形成“科教协同,共育英才”的创新办学机制。新成立的“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将全面借力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科技教育资源,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少年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旨在打造国内一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平台,为国家培育和储备一批学科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中关村中学地处中科院及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聚集地,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学校的诞生及办学发展得益于市区教委、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已形成“科教协同共育英才”、一校两牌的创新办学机制。今年年初,学校被授予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同时学校早已是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早培基地和全国创造教育的重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