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佳
“西小门拓宽改造,不仅出行便利了,小区环境也更好了!”近日,永定路街道玉泉路16号院西小门环境改造工作全部完工,从前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过道,变成了双向通行的便捷小路,社区的微小变化,打开了居民出行的方便之门。
玉泉路16号院的西小门是三街坊西社区居民进出小区的重要出入口,是该小区居民前往航天中心医院、物美超市、阳光星期八公园的最近出口,但由于早年疏于管理,导致门前的道路被侵占,每次通行仅能容纳一人通过,居民出行十分不便。
三街坊西社区党委书记罗文娟介绍,西小门门前的小路属于社区内部道路,建设之初本可以容纳两人双向通行,小卖部为经营方便,私自在原有基础上向外扩建了1米多,挤占了道路,这条门前小路才成了现在的“一线天”。
为此,永定路街道启动社区拆违行动,进一步巩固地区违法建设治理成效,对违法建设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通过拆违为地区腾出发展空间,建设和谐宜居家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针对此处违法建设,三街坊西社区多次到实地勘察,向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了解西小门历史变迁情况,一步步摸清了西小门建设的来龙去脉。在了解有关情况后,社区立即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寻求帮助,对小卖部业主进行了沟通谈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透政策、讲明法律、讲清民意,通过多次入户宣传,店主很快认识到了拆违的重要性,承诺积极配合拆除违建。
一拆了之很简单,但是拆后如何改造,如何把好事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才是关键。为此,三街坊西居委会组织居民代表、物管会成员、街道相关科室等多次召开“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会,商讨对西小门的改造方案。
“错行可以的,都是老人孩子,大家互相让一下,挺好的。”“拓宽道路对大家而言确实方便了不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通行也顺畅了,但也需要考虑安全问题。”会上,居民们讨论激烈,有的居民建议修缮顶棚;有的居民建议增加台阶、设置坡道;还有居民自行对过道进行测量,带着数据来商量。
为了确保改造切实符合民意,社区还把会议开到了现场,邀请居民全程参与设计、施工、监督等各项工作,始终把“干得好不好”交由居民监督评议。工作人员也骑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反复试验,在一次次试验中找到了小门“最优宽度”,争取获得了居民“最大满意”。
新改造的社区西小门门前道路拓宽了1.3米,可同时容纳两人通过,同时门前还增设了坡道扶手,修建了顶棚。“我每天都来这看看,看到施工一天天的变化,我很高兴,看到我提的建议得到了采纳,我更高兴。”孙大爷表示。
此外,考虑到居民在议事会上提出的,西小门开放后社区的安全问题,三街坊西社区和居民代表进一步进行了探讨,定制了早晚开关门制度,小卖部店主还自荐成为小门管理员,协助做好早晚开门与关门事宜,共同守护社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