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洁
“社区南、北、西三个出入口都有充电柜,真方便呀!”“这是社区给咱们办的好事,一定得规范用电啊。”“你看充电这么方便,以后咱都得爱惜着用,争取用的久一点。”田村路街道玉泉嘉园社区居民们纷纷点赞的是新安装的充电柜,方便又安全,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给电动车充电。
为了解决居民充电难题,玉泉嘉园社区党委充分依托“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各方力量齐上阵,多方协同解民忧,形成“有事好商量、商量有成效”的良好氛围。
召开议事协商会研究充电柜安装点位
田村路街道玉泉嘉园社区占地14.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超过6000人。社区内现有电动自行车540余辆,但充电桩仅有2组,充电设施严重不足,由于可安装充电柜的公共区域较少,选址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为此,社区党委组织消防部门、充电柜厂家、物业和居民代表实地走访察看,寻找安装充电柜的合适位置,并一起研究商讨如何选址。
“离我们家楼那么近,万一着火了咋整?”
“社区南北两个出入口相对比较空旷,电动自行车进出流量也较大,都适合安装充电柜,能不能都给安装上。”
“电动自行车停放也应该管理起来,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米。”
“充电柜的安装必须要考虑周边楼下的电动车停放数量,安装在电动车数量相对集中的地方。”
……
在社区党委召开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柜选址议事协商会”上,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建议,共同商讨最优解决方案。既要安全又要方便,怎样能同时兼顾呢?为此,社区党委邀请了海淀消防救援支队砂石厂消防站和充电柜厂家技术人员,在专业力量的帮助下,充分采纳居民建议,经过多轮协商,初步确定了社区南、北出入口两个充电柜安装点位。其中,南大门、北大门分别安装2组充电柜方便居民们充电。
满足居民需求科学合理布局充电柜
“充电柜离我们太远了,晚上充上电早上要跑这么远去骑车,用起来实在不方便。”
“尤其冬天太冷,不想走那么远。”
“我们这边还有超市呢,人也挺多的,可以考虑在我们这儿装一个。”
社区充电柜第一阶段选址工作顺利完成,让居民有了期待。但社区南、北出入口充电柜安装点位距离西边几栋楼比较远,导致部分有充电需求的居民因为“充电远”有意见。
随后,社区党委再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听取大家意见,发挥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充分挖潜社区可用空间,共同商量决定再次增设充电柜安装点位,解决西边区域居民充电难题。
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西边地上公共区域有超市和社区小广场,人员相对密集。要想办法避开这些人员密集地,选择安装地点。社区党委积极协调,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充电柜选址工作,同时依托“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机制,通过电子问卷、上门走访、电话和微信联系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居民诉求、解答疑问,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寻找安装充电柜的合适点位。“西边有一块凹进去的绿地,人流较少,很适合安装充电设施。”社区工作人员张先生说。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广泛动员居民主动发言、建言献策,倾听不同声音,耐心细致解答,尽可能满足居民诉求,最终得到了多数居民的支持,确定了社区西边充电柜安装点位。
大家的事情大家议“铁柜子”织密充电网
目前小区南、北、西出入口共有5处8组充电柜、2处25个充电桩口,可同时为89辆电动车充电,充电设施分布在社区不同点位,方便各楼居民能就近充电,充电设施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坚持“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玉泉嘉园社区的实践证明,突出党建引领,集中群智群力,让群众“金点子”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金钥匙”,才能结出利民惠民“金果子”。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社区党委将积极运用“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将各方需求汇集,把问题摆在明面上,理原因、说思路、巧解决,针对疑难问题组织各方代表重点商议,统一思想解决难题。“不断将居民的诉求和期盼转化为现实,让一桩桩民生实事在协商议事中落地生根,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贴心事’。”田村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彩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