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颖 通讯员 郭夏婉
傍晚时分,微风徐徐,在苏家坨镇前沙涧社区的文化广场上,居民三三两两漫步其中,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夕阳的余辉为这和谐的画面加了一层唯美的滤镜。
然而广场上两个不起眼的角落,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角落处放置了五面封闭的不锈钢箱,一个固定在文化墙边,一个嵌在花坛里,开口都朝向西侧。据前沙涧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福建介绍,“这两个箱子是我们近日为缓解广场舞音乐扰民问题,特意定制的隔音箱,不锈钢板中间塞满了隔音材料。居民来这里娱乐健身时,将音响放在隔音箱中,隔音箱口正对广场舞人群,背对居民楼,这一巧妙设计将声音汇聚到一起,声波只向西侧广场舞人群传播,大大降低了对东侧居民楼的影响。”
据了解,前沙涧文化广场噪音扰民问题曾困扰居民许久。经常有居民反映,广场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正常生活,希望社区出面解决。接到居民诉求后,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来到反映人家中亲自感受噪音的影响,当晚即劝说广场舞领队调低音量。经走访调研后,工作人员发现社区10号楼和11号楼距离广场最近,受影响最大。且居民楼中有不少是老年居民,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居民的健身娱乐需求同样需要满足,如何平衡成为社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为此,前沙涧社区党支部通过“大家商量着办”的民主协商模式,邀请广场舞团队代表、居民代表、物业以及环保专家共同参与讨论,旨在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健身娱乐需求,又能保护居住环境的平衡点。经过几轮深入讨论,与会者从分歧中找到了共识,除规定了广场上跳舞跳操的时间;建议不使用低音炮,并适当降低音响的音量外,更协商出利用吸音材料与定向扬声技术,缓解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
经过社区反复研究模拟后,根据音响尺寸定制了两个隔音箱。隔音箱融合声音隔离、减震、共振控制、气密密封及声波管理等技术,通过高密度材料有效阻隔内部声音的传播方向,阻止声波向四周传播,传播方向仅为向正前方跳广场舞的居民,让夜晚的广场舞活动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不再扰邻。同时,社区还在隔音箱周围张贴了安全提示,避免小朋友们玩耍时磕碰受伤。
安装当天,社区工作者来到文化广场,向前来锻炼的居民说明了情况,大家积极配合将音响放在隔音箱中。音乐响起,人群跟着节奏舞动起来。社区工作者分别测量了广场中和广场外东侧的分贝数值,发现靠近居民楼的广场东侧位置的数值比广场中低很多,随即致电11号楼的居民,询问是否还能听见音乐。大家纷纷表示,声音小了很多,开窗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几日后,社区又对居民进行了回访,广场舞队伍中的张阿姨表示:“将音响放在隔音箱中能将音乐声集中,跳舞体验没有变化。而且音响避免了风吹日晒,还能延长使用寿命,确实不错,我们也能痛痛快快跳舞了。”居民则反馈道:“这几天广场上的音乐声很小,开着窗也不影响正常生活,解决了我们一个大烦恼,太感谢了。”
在缓解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后,接下来,前沙涧社区工作人员将坚持每天积极走访巡视,宣传噪音污染的危害和其他安全知识,巩固工作成果,帮助居民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