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第02版:综合

“救助+慈善”擦亮为民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我区2023年总计善款救助支出204余万元受益群众2万余人

本报讯(记者 景天)5月23日下午,海淀区民政局组织召开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站所融合”机制工作部署及现场交流会。全区各街道(镇)负责社会救助和慈善工作的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承接项目的负责人和驻点社工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据介绍,为着力解决人民疑、难、急、重问题,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需求,2023年,区民政局慈善办督导海博基金会组织实施了“海博快车”“两节困难救助”“小米博爱海淀救助”“海淀区结对帮扶门头沟区灾损镇恢复重建”“定向延庆水灾重建”“海淀区儿童福利院围墙设施建设”等慈善救助项目,总计善款救助支出204余万元,受益群众2万余人。

形成基层民生保障生态圈

会上,区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科负责人介绍了《海淀区街道(镇)慈善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明确了街道(镇)慈善工作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功能定位、建设标准、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等具体事宜。按照计划,今年我区街道(镇)慈善工作站建设将实现全覆盖,为“站所融合”打下坚实基础。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从建站基础、发展路径、原则方向、重点抓手、总结宣传、服务指导等6个方面,就“站所融合”机制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提示强调。

八里庄街道、东升镇、花园路街道围绕前期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分别进行交流发言,助推其他街镇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工作上,建机制、优方式、提质效。八里庄街道探索出“两站一所CSB”模式:“C”代表慈善,“S”代表社会救助,“B”代表商业。民生e站、慈善工作站、困服所三位一体,联动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服务品牌。以“五爱慈善情”品牌特色为切入点,开展爱心义卖、公益大集等慈善主题活动,宣传慈善理念,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

东升镇注重深化“社会救助+精准救助+慈善救助”的“弱有所扶”工作机制,开创“一站多点”“一平台多品牌”慈善公益新格局,打造的“爱·共创”公益联盟工坊、“爱·跨界”公益新业态服务、“爱·牵手”联合募捐计划、“爱·善客”公益慈善沙龙四大子品牌慈善活动项目,在项目设计、资源整合上别具特色。

花园路街道有效推动资源整合、服务融合,提升基层民政服务平台多站合一,实现“1+1>2”的精准帮扶效果;推出的“益起助花”之精准帮扶、公益市集、公益基地、精准助学等四类慈善项目,组成创意十足的区域慈善新生态。

三个街镇各具特色,分别摸索出了适合各自特点的有效做法,形成了多元参与、精准对接的“慈善+救助”基层民生保障生态圈。

据统计,三个试点慈善工作站共配备人员9人,慈善互助基金总规模600余万元,资金惠及5.8万余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慈善活动357次,活动参与人数38.76万人次,接受捐赠物资约6万余件,在整合链接慈善资源、组织救助帮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救助新格局

2023年,我区以“两街一镇”试点为基础开展实践探索,并初步形成“站所融合”工作模式。今年1月,民政部、市民政局到我区进行专题调研时给予高度评价,提出希望海淀区民政局加强总结、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做法。

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王森林系统阐述了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通报强调了全市社会救助领域年度重点安排,充分肯定了我区“站所融合”机制的特色做法和重要意义,并就下一步做好重点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和具体建议,为我区社会救助工作向纵深推进指明了方向。

区民政局局长王双全深入分析了开展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提高政治站位、围绕目标任务、合力组织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就推进“站所融合”机制落地见效,提出了思路方向和总体要求,并作出具体部署。

下一步,区民政局计划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作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并以此次部署交流会为新起点,充分发挥“站所融合”机制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人群”向“特殊人群”聚焦,从“满足基本生活”向“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从事后救助向防救并重转变。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凸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使全区综合救助格局更加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更加有力有效,为首都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海淀力量。

2024-05-29 我区2023年总计善款救助支出204余万元受益群众2万余人 6 6 海淀报 c48172.html 1 “救助+慈善”擦亮为民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