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景天)记者从清河街道获悉,清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日前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揭牌,这是海淀区首次在学校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
据了解,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海淀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海淀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团区委书记李乾坤担任清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未来,清河街道人大工委将充分发挥联络站的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定期开展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聆听群众呼声,为海淀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清河街道一直致力于深化人大代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通过建设不同领域的代表联络站,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服务民生。去年,清河街道在残疾朋友聚集的温馨家园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关注残疾群体的需求,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清河街道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设立教育领域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不仅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清河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清河街道工委主任文思君介绍。
此次揭牌活动是人大清河街道工委2024年二季度代表家站“进校园听意见”活动的内容之一。5月23日活动当天,调研组还在清河地区中小学进行了深度走访,先后调研了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大卫小屋”有机资源再生中心、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并举行“进校园听意见”座谈。
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大卫小屋”有机资源再生中心里,涵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链条宣教展示。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校长梁小红介绍:“建设生态长廊,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还有助于推进垃圾分类,加深对低碳环保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调研组走进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沉浸式体验孩子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们在艺术方面的用心和培养。据了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开设了器乐、声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七大类22门课程,并设立了“三团两社”,即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社、戏剧社,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艺术特长。
为让代表进一步了解清河地区教育规划,助力清河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座谈会上,陈恒华作题为“做脊梁教育,育时代新人”的交流分享;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介绍了清河地区教育规划。参加活动的清河学区、北外附校、清华附小清河分校、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清河中学、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育鹰小学相关负责人阐述了各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要加强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发展布局、新建学校停车站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清河街道副主任鲁育群说:“人大清河街道工委将继续积极探索推进多层次、多样化的人大代表家站建设,将根据领域特殊性和需求差异,结合代表的专业特长,把家站建设在企业、快递驿站、养老服务站等选民最需要的地方,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打开收集社情民意更多‘新窗口’,打通人大代表和选民联系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