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思)从古至今,地下水都是人们日常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下流体的一部分,地下水所反映的地下水文数据同样也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资料。海淀区地震局经过与北京市地震局专家数月的调研勘察后,选定苏家坨地区某水井安装水温水位观测仪器,建立地下水文地震观测站,并于近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据了解,该处水井位于大觉寺附近,井深300余米,位于基岩层上,四周无地下水开采使用情况,干扰因素小、封闭性好,具有良好的地下水文观测条件。地下水文观测是地下流体观测的组成部分,也是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之一。地下水脉四通八达是岩石层的脉络,在地震发生前,岩石内部的性质条件变化可能会导致地下含水层介质参数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这些改变将直接影响地下水水温和水位,因此通过监测地下水水温和水位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地下流体观测项目是目前重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之一,分为地下水、地下气和地热三大基本类型,其中地下水文观测主要包括水位(动水位、静水位)、流量(井孔、泉)、离子(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和电导率等观测项。地下气是地下水中溶解气、自由逸出地下水表面的气体和土壤气的总称。地下气主要观测氡、汞、氦、氢、二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总量等。地热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地温是地热场的直接量度。地温的测量可由直接测量深、浅地下岩层的温度获得,也可通过测量深井和温泉的水温来间接获取。
经过前期建设,目前我区在地下流体观测方面共有一处地下水温观测站、四处温泉井观测站,逐渐丰富了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下一步,海淀区地震局将筹划开展地下气体观测工作,选择合适点位建设断层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站,构建囊括三大基本类型的地下流体观测体系。此外,海淀区地震局还将进一步推进如形变学科、电磁学科等其他领域地震前兆观测站网建设,织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