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第03版:综合

《北京海淀年鉴(2023)》:

时代步伐与地域特色的交响

□ 战盈彤

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承编的《北京海淀年鉴》,自2002年起,每年一卷,系统记录着海淀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作为屡获殊荣的中国精品年鉴,它以编纂精品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展现年度特点和地域特色。《北京海淀年鉴(2023)》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宏观与微观

全面翔实的资料编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六条提出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17年印发《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三章第十七八条提出年鉴资料应真实,人名、地名、时间、事实、数据、图片、引文等应准确。

通览全稿,《北京海淀年鉴(2023)》做到了资料信息的全面翔实。从宏观方面看,本卷设置37个类目,202个分目、2607个条目,收录图片203幅、表格64张,全书167万余字,做到了大事、要事不遗漏,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海淀区发展情况。从微观方面看,具体到某一条目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要素齐全,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如“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这一条目中记述了会议的时间、地点、举办者、会议名称、会议的主要内容、参与者各项要素齐备。

资料的全面翔实还表现在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记述历史。如“应对强降雨”这一条目中,记述了6月29日凌晨,强降雨突袭海淀时区级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部署全区应对强降雨应对工作,突出地表现了遇到急难问题时,海淀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敢作为、有作为。

资料信息的真实准确,要求入鉴资料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的面貌,事实、数据准确。海淀年鉴编辑部每年都召开全区170余家供稿单位参加的年鉴工作会议,把“全面翔实”“真实准确”作为年鉴撰写最重要的标准加以强调,有力地提高了各供稿单位报送的稿件的质量,丰富了年鉴编写的素材。此外,编辑部还通过区机关报、主要部门官方网站、主要部门编印的重要刊物、《海淀新闻报道汇报》等多方途径扩展资料来源渠道,对于相同内容的资料进行互证。

时代与地域

科学合理的篇目设置

《北京海淀年鉴(2023)》篇目设计兼顾全面性,又突出地域特色、年度特点。海淀区是全国高新技术发达地区,在高精尖产业、智能制造等方面释放强大的辐射功能。故本卷在篇目设置上专设“中关村科学城”类目,以凸显其重要性。其中“高精尖产业”类目下设置“大健康产业”“空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区块链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条目。从宏观到微观反映出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内的重要事件、重大成就和关键数据,为读者提供最新鲜的年度资讯。

三山五园是海淀区独有的文化名片,兼具地域特色和年度特点。2017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海淀区功能定位之一,海淀区有“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故本卷在篇目设置上专设“三山五园建设”类目。此外,2022年北京市启动“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保护利用工作。此项目为首都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和最新成果、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清华园火车站、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纪念地等主要节点均在海淀区内,其中清华园火车站是进京第一站。故在“三山五园建设”类目下,增设“‘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保护利用”分目,系统详细介绍“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现状调查情况、“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情况、清华园火车站修缮工程情况,等等。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了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卷在专题图片部分特别设立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专栏,并在“重要会议和活动”“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相关分目下,增设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活动”条目,精准地展现了海淀区在这一历史时刻的行动和担当。同样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海淀区作为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两个重要场馆的所在地,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全面、客观地记录这一年度盛事,本卷在专题图片部分特别设立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及服务保障”专栏,并在正文中增设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及服务保障”类目,详细记录了海淀区在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和成就。

视觉与触感

装帧设计的美学追求

编纂一部精品年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要求从资料的搜集、稿件的组织、内容的编辑,到最终的设计、排版和印刷,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对于最新出版的《北京海淀年鉴(2023)》,更是将这种精神贯彻始终,确保每一卷都成为精品。

本卷的装帧设计,充分体现了对精品的追求。封面采用了淡雅的米色系,既显得低调内敛,又不失高雅大气。封面上的纹样,灵感来源于海淀区的标志性建筑,以线条勾勒的艺术手法呈现,简约而不失精致。“海淀”二字采用了立体起鼓工艺,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尊贵。

书籍的开本为大16开,大气而开阔,选用了新型的淡米色纯质纸,质感细腻,触感柔和。内文四色印刷,色彩鲜明而不失柔和,精装锁线,结实耐用,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对精品的追求和对品质的坚持。

《北京海淀年鉴(2023)》以其丰富的内容、科学的设置和精美的设计,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海淀区的窗口,更为研究者、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资料,成为海淀区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体现出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这部年鉴的出版,是海淀区一年来发展成就的缩影,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与展望。

相关链接

增强本领提升质量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区史志办培训年鉴编纂

本报讯 日前,区史志办召开2024年海淀年鉴工作会,旨在促进海淀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北京海淀年鉴》的编纂质量,记录好海淀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据了解,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大力指导下,在各撰稿单位支持配合下,区史志办高质量完成《北京海淀年鉴(2023)》的出版发放工作。接下来,区史志办将继续秉持“打造精品工程”的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行业标杆,确保《北京海淀年鉴》继续位列全国先进行列。

区史志办四级调研员、《北京海淀年鉴》执行主编钟冷从年鉴遵循的规范、条目分类、条目构成要素、不同类型条目记述等方面,作题为《年鉴条目编纂举要》的专题授课,有针对性地对年鉴编辑工作的具体方法进行讲解,重点突出、清晰明了、贴合工作实际。北京华博创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鲁斌,详细讲解《北京市海淀志鉴综合管理平台年鉴在线编纂系统培训》。

区史志办组织与会人员赴北京市方志馆进行现场教学,现场学习“北京地情”“年鉴北京”“志说一城三带”“方志北京”等内容。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加深了对年鉴编辑工作与年鉴资料利用的理解,对年鉴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为进一步促进海淀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曹沛函)

2024-08-15 《北京海淀年鉴(2023)》: 6 6 海淀报 c49939.html 1 时代步伐与地域特色的交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