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阚丽丽)2024年12月27日,《公民数字权益保护指南(2024-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暨公民数字权益保护研讨会在海淀区工商联企业家会客厅举办。作为指导公民数字权益行使和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各个机构在保护公民数字权益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对提升海淀乃至全社会对数字权益保护的认识,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的编制涵盖了互联网、法律、妇女权益保护、工商联等多部门权威机构与领域,属于典型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出互联网多元共治的法治理念。据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主任安新华介绍,《指南》有两大核心亮点,一是对当前国家基本法律和专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个人数字权益进行了系统梳理,绘制出中国公民数字权益图谱。图谱构建了“1+10+2+5”的个人数字权益体系,全景呈现现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18项法定个人数字权益,不仅完整梳理了各项数字权益的法律依据,还从法律专业角度对每一项权益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维权要点。其次《指南》将数字权益应用场景划分为数字身份权益、数字财产权益和数字社交权益3大领域、6大场景、18类具体应用场景以及51个细分场景按场景描述、权益分析、风险分析和应对建议4大模块对具体场景所涉权益、侵权行为给出全面模型,并提出救济途径和防范要点。
当前,海淀区作为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聚集地,孕育了众多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行业的引领者,更应成为数字化合规的表率。《指南》的发布将对积极引导海淀企业强化合规意识,使互联网用户与平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具有深远的推动意义。
据悉,《指南》将每年末持续更新发布,确保其内容始终与数字权益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汇聚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共同梳理公民数字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情况、数字权益热点前沿问题以及最新判例,及时吸收最新法律动态和实践经验,权威性地总结当年工作、指导来年工作,推动公民数字权益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实现持续提升,为公民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中,不断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