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片区更新中做更懂年轻人的海淀
马连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邵永旭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当前,全国各地为发展青年友好型城市都在出硬招、出实招,在这场激烈的青年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就要读懂青年,在片区更新中按照青年需求进行“适青化”改造,做更懂年轻人的海淀。
站位青年视角,开展城市体检。以软件园二期为例,这里聚集了联想、腾讯、百度、网易、新浪等著名互联网大厂,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员工总数6.1万人,平均年龄29.5岁,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达到95%,是青年群体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但园区环境并不能让青年人满意,一是公共性不足,在组团式开发中各企业均封闭管理,园区内部界限分明、空间割裂,可达性和连接性不足,导致园区环境封闭呆板、缺乏活力。二是功能性不足,缺少青年亟需的公共配套,调研发现,年轻人呼声最高的是缺乏运动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夜景照明、公共厕所、非机动车停车等场所和设施。三是美观性不足,现有的草地、林地、绿篱形态单调,仅起到围合的作用,缺乏彩化和通透性、开放性,“芳草茵茵、踏之何忍”的草地面积虽大但无法亲近、进入,并不被青年喜欢。
着眼青年需求,丰富城市功能。围绕软件园二期片区更新,我们组织了需求调研,重新审视了青年需要什么,我们要提供什么。一是要建一条绿色能量环,核心是2.5公里的环园区健康跑道,点缀若干配置健身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小型驿站,满足青年就近运动健身的需求,这个需求是比较大的,我们访问了园区100多名员工,有跑步散步需求的比例超过85%,仅某互联网大厂一家长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就有1000多人。二是要建几个功能广场,设置草坪表演区、潮玩基地区、超级乐园区,满足青年文化休闲、潮流娱乐和亲子活动需求。对于青年来说,吃喝固然重要,文娱也不可或缺,园区各大厂普遍成立有各类社团,有的专业水平还很高,常常有举办类似露天音乐会等文娱活动的需求。三是要建若干特色小街区,植入创意市集、智慧设施、企业形象、夜景照明、科技成果展示与体验等元素,增强公众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营造城市中的科技体验公园,体现软件园的科创特色。
引导青年参与,促进共建共享。政府主导型的项目建设已经不能适应青年需求,软件园二期公共空间环境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仅10%,要把青年当作城市更新的重要参与者,与青年商量着办。一是搭建青年参与平台,开发专门的城市更新小程序,详细介绍项目的规划蓝图、历史背景和功能定位,鼓励青年就空间布局、设施配置、主题设定等提出自己的创意与设想。二是发挥青年大V作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联合新浪、头条、抖音等平台组织青年大V出谋划策、宣传推广,提升青年参与度和知名度。2024年马连洼街道联合新浪微博开展的大V创新策源行就取得很好成效,5场活动阅读量超过7000万次,讨论量和互动量接近10万次。三是重视短视频传播,从传播学角度看,图像优于文字。2024年“海淀很潮”短视频就火爆全网、广受好评,值得借鉴推广,片区更新项目也要积极创作优质短视频,让更多的青年了解我们,也通过留言互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年。
城市更新“海”会更年轻
区住建委工程管理科科长 潘甲山
青年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其力量和影响力不容小觑,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成为各地政府积极推动的重要战略方向。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成为青年人才聚集和创新极核。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通过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业的青年乐活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城市更新工作,是从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品质提升、文化传承创新等多维度出发,为青年打造多元发展空间。抖音公司周边区域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在城市空间塑造上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造更多富有特色与活力的青年社区、高科技街区,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产业空间更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对中坤广场的低效楼宇改造升级,成功转型为集创新创业、科技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空间,为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的青年人才们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办公环境,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许多青年创业者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借助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平台效应,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为海淀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公共空间更新,满足青年休闲与社交需求。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和大钟寺体育公园的建设,打造了一系列适合青年社交、休闲和运动的场所,通过对区域景观、商业业态、公共设施等全面升级,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科技创新、时尚购物、美食体验、文化艺术展示、社交互动于一体的青年活力街区,吸引了大量青年前来打卡、聚会、休闲。此外,体育公园的更新改造也注重融入青年元素,增加了滑板公园、户外运动场、音乐广场等设施,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选择,满足了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有效促进青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居住空间更新,缓解青年住房压力。住房问题一直是青年在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痛点,海淀区在打造企业人才公寓等城市更新项目时,注重将生活区域与企业园区合理布局,减少通勤时间,为青年员工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交通和居住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与生活,促进“职住学医商”平衡。明光村租赁住房项目落地后,将极大地缓解青年住房压力,这些住房在装修风格、配套设施等方面更加贴合青年的审美和生活需求,同时还提供了社区共享和交流空间,如共享书房、公共活动空间等,降低了青年的生活成本,提高了居住品质。
城市更新的实施,让海淀的城市空间更加宜居宜业,显著提升了青年们的生活幸福感和城市认同感;青年人才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了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海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是干事创业的高地。四十多年前,青年人在这里走向了创新创业的征途。今天,海淀依然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位青年,以更包容的姿态、更坚定的决心,努力实现“海淀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海淀更有为”的城市愿景。
园区更新——青,你来吧
规自委海淀分局办公室主任 步小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参加首都植树节时说过“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我认为对于青年友好城市来说,就是在大公园里面建造一个有趣的游乐场。在当前全国青年人最喜爱的城市排名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一线城市外,排在第五名的杭州、第六名的成都又是靠什么吸引他们的呢?除了自身政策扶持外,超强的包容性以及浓厚的娱乐氛围或许是其中的答案。一个城市的活力和有趣性或许会成为吸引广大青年群体扎根生活的关键所在。老旧园区的更新或许就是青年人试水将城市建设成他们喜欢的模样的良好契机。
龙徽产业园区是海淀区老旧园区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也已经成为了海淀区的新网红。如果以它为例,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提高它的含青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延续原有厂区的历史文化形态。历史的承载是一个园区的灵魂所在,这也是它独特魅力的体现。龙徽产业园区中有一个酿酒大师艺术馆,无疑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设计师邵唯晏,一个台湾青年设计师,将他对厂区历史文化的理解,与现代艺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而馆内将酒罐涂红后改造成卡座的设计,无疑更是点睛之笔所在,在新旧形态交织的冲击下突出了红酒主题,完美诠释了青年群体参与城市更新后带来的创新性。
将传统空间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目前园区、商圈同质化程度非常高,也就是缺乏独特风格。那么如何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我认为可以针对青年群体全天候活动的特性,设置文化、生活、体育、演艺、创意等产品线,分时区设置园区主题,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特色园区。同时利用海淀区的科技、教育元素等,设置人工智能主题、电子竞技主题、街头体育主题等,或者可以利用酒庄文化开展红酒节、精酿啤酒节,甚至衍生美食街、汉堡节等。这些也是很多视频博主关注的热点,而青年人也正是视频主要的受众群体,通过这样的口口相传让园区活动实现自我宣传、自我推广,从而形成园区媒体的良性循环。
引导海淀区各领域的青年参与园区更新改造活动。将海淀区所有需要进行改造的老旧厂区建模3D化,在线上进行推广,并采用“分包”方式分区域,分层级的征求创意点子,小到一个LOGO,大到一个主题区的设置,都可以让青年群体零成本沉浸式参与进来。此外在园区显眼的位置设置“大师榜”,将园区更新中所采纳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者名字镌刻其上,从而加深青年群体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加深对所在城市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总之,老旧厂区的城市更新工作要切入青年人视角,提供更适应他们需求的政策方案,找到与青年群体思想行动相结合的途径,在尊重他们思维意识的同时,让他们理解当下政策、规划出台的背景及必要性,从而推动青年友好城市建设落地,共同塑造充满活力、创新和包容性的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