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务局党组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海淀区水务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和“美丽宜居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目标,积极探索构筑人水和谐生态之道,努力谱写海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善若水,以水为师,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海淀
区水务局党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节水、供水、水环境、水服务等中心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务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
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坚持科学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水等,实施多元化的水源供给策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区高质量供水方案,结合南水北调进京后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方案以及供水配套工程进度,2023年,温泉水厂及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构建城镇统筹、三水联调的供水新格局,促进城镇供水均衡发展。在推进自建供水设施水源置换、加快重点地区增补回灌工程建设、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强化地下水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保障水资源安全。
在改善水环境方面,坚持源头削减,加强过程治理。按照“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原则,高效推进北部再生水厂建设,目前已完成稻香湖再生水厂二期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实现通水。同时,加强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建立健全水环境信息公开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水环境突发事件,保障水环境安全。通过各项措施,海淀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截至2023年11月,海淀区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标准,水体优良比例87.5%,南沙河断面的水质均值稳定在Ⅳ类标准。
在保护水生态方面,坚持生态修复,恢复水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水体的生态价值,按照“四水四定”原则,科学规划和布局水岸空间,合理确定水域范围和岸线位置,严格控制水岸建设,防止水域被侵占和破坏。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部分居民小区海绵化改造工程,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等设施,提升小区雨水消纳能力,改善小区居住环境。
在水务服务方面,坚持人民为本,倡导人水和谐。持续推动海淀滨水空间建设,增设一批滨水慢行走廊,继续做好“清河之洲”运维,打造海淀“金腰带”特色和亮点。同时,通过植入新功能、新业态,推进水务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务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提高水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打造海淀滨水会客厅。
新时代新征程,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排头兵
区水务局持续围绕推进“水清岸绿”行动计划、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深化信息化项目建设等方面精益求精,使海淀水域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水务工作开创新局。坚持把推动中心工作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把党的政治、理论、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破解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难题的有效武器,找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务工作落地见效。
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治水为民,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解决“12345”热线市民涉水问题,特别是在水环境改善方面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在南沙河两岸加快塑造水绿交融、蓝绿交织生态湿地景观群,加快上庄后河老河道雨水湿地推进速度,加快西玉河雨水调蓄湿地、苏家坨雨水调蓄区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打造独具特色、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景观。
推广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切实把调研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充分发挥执法队员、巡河员、管水员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节水条例等,推动党的政策理论走进群众。坚持深入一线,围绕三山五园地区环境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等全区重点任务,到清河之洲、温泉水厂等现场调研,组织多方单位现场办公,明确建设时序和落实举措,加快推进“水清岸绿”建设,提高水务服务保障水平。同时,为解决市民热线反映的集中问题、难点问题,坚持日调度和重点案件集体会商机制,主要领导亲自督办,班子成员现场落实,有力有效将群众诉求化解在一线。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完善《三山五园地区水系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加快履行相关报审程序,更好的为三山五园地区水系保护建设提供遵循。继续以《水清岸绿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巩固河道治理成果,持续推进水网贯通和滨水慢行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水清岸绿生态环境。